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菊花种植技术介绍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3-12-23 04:05:01
  • 59

菊花种植技术介绍

菊花为菊科植物,以头状花序入药,为大宗常用药食两用植物,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晕头痛等症。经常饮用菊花茶有避暑除烦,情心明目之功用。菊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亳菊,浙江的杭白菊,河南的怀菊花,河北的祁菊花为我国重要的出口中药材,远销港澳台地区。菊花的亩产是一般在150千克左右,以朵大,花洁白或鲜黄,花瓣肥厚或瓣多而紧密,气清香者为佳品。菊花易管理,用量及种植面积几乎同比例增长,价格稳定,无硫无农残的品种最为抢手。  植物性状  菊花喜温暖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小时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选地整地  种植菊花的土地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粘地和低洼地不宜种植,盐碱地不宜种植。头年秋冬翻土地,使其风化疏松。翌年春季移栽前,深翻土壤25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施基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配施过磷酸钙15-20千克,然后整细耙平,根据当地情况做畦。  繁殖技术  菊花繁殖通常采用营养繁殖,包括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三种方法。  (l)分株定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菊花幼苗长至15厘米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厘米,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一般一亩老苗可栽15亩左右的生产田。  (2)扦插育苗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技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下端近节处,削成马耳形斜面,顶端留2-3片叶,下部叶片全部摘除;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厘米,株距6-7厘米、压实浇水,约20天左右即可发根,每隔一个月后追施一次人畜粪水,苗高20厘米时可出圃移栽。  (3)压条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菊株作为母株;当菊花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将其茎枝向两面行间贴泥压倒,使之落地生根和发出苗,进而长成为新的菊株。  栽培管理  1、苗期管理:栽后要勤除草,并结合松土;幼苗如遇高温天气,应搭棚遮荫,并增加浇水次数;幼苗前期,要适当施肥,一般每亩施稀薄清水粪500千克左右,并配施草木灰等肥料;如遇阵雨,多雨天气特别是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  2、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每次中耕除草后应及时培土,后期施肥后也可结合培土,可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抗旱能力。  3、水肥管理: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5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10-15千克尿素,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枝时,每亩可施饼肥、人粪尿。第3次施肥在现蕾期。每次打顶后要施肥。  4、打顶:打顶是促使菊花主干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宜选晴天进行。第1次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摘去主干顶芽3-5厘米;第2次在7月上中旬左右,植株抽出3-4个30厘米左右长的新枝时,摘去分枝顶芽;第3次在8月底前,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株型过高,分枝数偏少时进行,但最后一次打顶不宜过迟,以免推迟现蕾开花,受早霜危害。此外,还要摘除疯长枝条。每次打顶摘除的菊花头,集中带出田外处理。  病虫害防治  菊花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在多雨季节,菊花易发生全株叶片枯萎,拔起一看,根系霉烂,并有根际线虫,严重影响菊花的生长。防治方法是移栽前用低农残杀菌剂处理菊苗和栽种穴,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他病虫害可按常规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