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春茬蔬菜盛果期如何摆脱生理性病害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4-24 12:15:05
  • 3

  春季气温回升,光照时间变长,蔬菜进入了快速生长期,植株负担加重,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害。菜农应加强农事管理,搬走蔬菜生长中的“绊脚石”,促进春茬蔬菜健壮生长。

  合理遮阳避免发生日灼病

  日灼是蔬菜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与日常忽视管理有很大关系。

  原因分析

  一是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随着光照时间不断变长,特别是中午前后光照强度变大,刚刚坐住的幼果含水量大、果皮薄、果肉幼嫩且抗性差,如椒类、番茄等果实,容易因强光照射、温湿度剧烈变化导致果实受伤,出现日灼病。

  二是连阴天、晴天交替出现。春季天气变化多端,温度、光照强变化大,易引起果实受害。

  三是整枝打杈过度。有菜农为了图省事,把侧枝全打掉,让果实直接暴露在强光下,从而容易受外界环境等不良条件影响,产生日灼果。

  四是缺钙。遇到连阴天、土壤干湿不均等情况时,会引起根系钙肥吸收受阻,进而引起果皮薄、抗性差,当遇到强光照射后,果实就会发生日灼、脐腐等生理性病害。

  缓解措施

  晴天中午前后适当遮光。晴朗天气时,中午前后日照强烈,可在棚膜上设置遮阳网,或者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喷洒降温剂,降低棚内光照强度,这是减少日灼病发生的基本措施。

  严格控制好棚内温度。遇到高温强光天气,容易造成果实受害。一般来说,当温度超过26℃时,要及时放风。放风口处的拉绳要绑牢,以防风刮后关闭风口。当遇到大风天气,棚内温度高,但通风困难时,最好不要打开前脸处的通风口。

  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水分供应充足。随着棚内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如果不及时浇水,植株在高温条件下,会因水分蒸发量大、土壤供水不足而发生萎蔫和果实日灼病。建议浇水时选择晴好天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另外,根据植株长势合理整枝疏叶,果实周围尽量不要摘叶过多,以便叶片为果实遮挡强光,避免日灼病发生。

  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在果实开始膨大时,如果中微量营养元素不足,也会导致果皮抗性下降,容易出现日灼病。管理中应注意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可在膨果期提前冲施钙肥、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等,搭配微生物菌剂,提高根系活性,增强营养吸收能力。此外,可每周喷洒一次富含钙、镁、硼、锌等元素的叶面肥,提升果实对日灼病的抵抗能力。

  补钙壮棵防止发生脐腐病

  近段时间,棚室番茄、辣椒或长茄的果实上出现烂果现象,腐烂部位大多集中在果实的脐部,病斑褐变,果肉皱缩、凹陷,这是脐腐病的典型症状。

  原因分析

  脐腐病是一种在茄果类蔬菜上容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通常由缺钙导致。钙在作物体内随蒸腾水流运输,春季温度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快,若浇水不及时,土壤易干旱缺水,钙元素难以随蒸腾作用进入果实,致使植株缺钙,引发脐腐病。蔬菜表现出缺钙症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土壤含钙量低。主要是因为平时不重视施用钙肥,底肥及追肥时不补充钙肥或施用量不足。

  施肥不合理。土壤中的钙是以钙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而钙离子很容易与土壤中的磷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如果土壤中同时施入钙肥和磷肥,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钙元素以沉淀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不能被蔬菜吸收利用,从而出现脐腐病。当蔬菜进入结果期后,菜农习惯连续冲施高钾型肥料,致使土壤中含钾量过高,抑制了钙离子吸收。同时,土壤中若含氮量高,铵离子也易与钙离子发生拮抗作用,导致植株缺钙。

  钙元素的移动、吸收。钙元素本身移动性差,其吸收运输动力主要是靠蒸腾作用。所以,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都能够影响钙的吸收,例如光照弱、土壤干旱、根系生长不良等。

  缓解措施

  选择适宜的钙肥产品。建议选择螯合态钙肥,如糖醇钙、氨基酸钙等,螯合态钙肥可以打破养分吸收的阻碍,在植物体韧皮部传导,进而提高钙的吸收效率。也可选择矿物分子钙,具有不易被固定、吸收利用率高的特点,且不易受土壤、天气等逆境影响,其中还含有硼及其他微量元素,进一步促进钙元素吸收。

  补钙要趁早。有人频繁补钙后,脐腐病依然多发。究其原因,除了与所选钙肥吸收效果有关外,与补钙时间过晚也有很大关系。建议从蔬菜定植前就要开始补充,如基肥中施用钙肥,将钙肥与有机肥混合,每亩施用50公斤左右。苗期早冲施钙肥。钙元素在植株体内不易移动,植株幼嫩部位更易表现缺钙症状,因此预防植株缺钙,应从缓苗水开始,连续冲施两次钙肥。花果期早喷施钙肥。叶面补钙见效更快,一般茄果类蔬菜进入开花期或果实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就要及时补充钙肥,最好连续喷施2-3次。

  合理浇水。根系吸收钙元素是伴随着吸收水分进行的,应均衡浇水,不能突然浇一次大水,又旱上好几天,最好小水勤浇,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另外,还要注重根系的养护,确保根系健壮、功能良好,才能把钙肥吸收上来。

  加强管理早防畸形果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果实畸形很常见,如番茄的菊形果、黄瓜大头瓜、长茄指突果等。

  原因分析

  多数情况下,畸形果主要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在花芽分化及花芽发育时,遇上高温(白天温度超过35℃、夜间温度高于20℃)、施肥不合理(缺钙、硼),易使花器畸形,从而产生畸形果。

  蔬菜出现畸形果,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追肥不合理,造成养分供应失去平衡。例如,尖嘴瓜在植株瘦弱、营养不良时容易产生。特别是在外界气温高、夜温也高的情况下,植株夜间呼吸消耗量大,造成植株营养生长旺盛,而生殖生长弱,导致瓜条得不到足够营养,就会产生尖嘴瓜。指突果是在子房发育初期,由于营养物质分配失去平衡,而促使正常心皮分化出独立的心皮原基而产生的,多发生在氮肥多和夜温低的条件下。菊形果是心室数目过多,施用氮、磷肥过量或缺钙、缺硼时易产生,遇高温会增加发生几率。

  缓解措施

  疏花疏果。已经出现的畸形果失去了商品价值,建议及时疏除。此外,多数畸形果开花时往往就可以发现端倪,如萼片数量少、花朵过大、花瓣过多等,开花不好,坐果后自然会长成畸形果,这些花直接去掉即可。

  环境调控。白天温度控制在20℃-30℃,夜间控制在15℃左右。中午前后通过适当拉大放风口或延长放风时间来降低棚内温度,还可以通过操作行铺设稻壳、稻草或秸秆等有机物,并结合小水勤浇,达到调控温湿度的目的。

  平衡营养。植株进入结果期后,以冲施高钾型肥料为主,可连续冲施两次高钾肥搭配一次平衡肥,既能壮棵又能膨果。同时喷施含海藻酸、氨基酸的促花叶面肥,通过叶部直接补充有机营养,促进花芽分化。也可在开花之前及幼果坐住后,及时喷施含硼钙的叶面肥,以优化花芽分化,减少畸形果。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