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猪病在养猪生产中的危害日益突出。由于病原变异、免疫水平不高以及病原多重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使疫病诊断和防疫工作更加困难。就病毒病而言,尽管猪群中的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多重感染病毒对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但猪瘟仍然是引起猪群发病并造成重大危害的主要疫病。因此,做好免疫是做好猪瘟防控工作的基础。
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目前频繁发生温和性猪瘟的原因,除了猪瘟病毒毒力变异(增强)和野毒感染以外,在猪瘟疫苗免疫工作中还应考虑以下问题:
免疫时机问题。如果对母猪在怀孕期免疫猪瘟,除了诸多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之外,对胎儿而言,疫苗就是一种野毒,疫苗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可使胎儿发病甚至死亡。因此,母猪免疫猪瘟疫苗,一定要在怀孕前进行。
免疫剂量问题。目前1头份免疫剂量沿用的是淋脾苗的150个RID(兔体感染量),此剂量可达到临床保护,但达不到亚临床保护,即在攻毒后体内仍可带毒并排毒。为此可加大2-4倍免疫剂量为宜。(欧盟要求加大2.6倍)
疫苗稀释液问题。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稀释选择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如果用20%氢氧化铝胶稀释,将会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耐受问题。如果在短时间对猪群进行大剂量、反复多次免疫,则可使机体出现免疫抑制或免疫麻痹,反而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
另外,猪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个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因此,排除猪瘟强毒抗原株的影响,检出并淘汰带猪瘟强毒的母猪(猪瘟强毒抗原猪)是根除猪瘟持续感染的重要手段。
防控猪瘟的关键是在严格做好环境卫生控制和综合性防疫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高质量疫苗并对猪群实施合理有效的免疫。我国现在猪瘟防疫使用的疫苗均是用兔化弱毒株(C株)生产的活疫苗。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即猪瘟细胞苗;猪瘟活疫苗(兔源)即猪瘟组织苗。此外还有猪瘟和猪丹毒二联弱毒冻干苗以及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猪瘟组织苗又分为猪瘟脾淋苗和猪瘟乳兔苗。疫苗的使用和猪瘟免疫程序要根据猪场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猪场规模、群体免疫状态以及该病历年来发生情况综合考虑。现提供两个免疫程序可供参考:
一是本场及周边地区无疫情。商品猪:20日-25日龄首免,60日-70日龄二免,直至出栏不再免疫。种猪:20日-25日龄首免,60日-70日龄二免,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母猪可以在出产房时注射一次)。
二是本场及周边地区经常发生猪瘟。种猪:仔猪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进行免疫接种,免后2小时后再吃乳),间隔50天进行二免,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商品猪:仔猪乳前免疫,其后一般无需再免疫至出栏。 (作者为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
(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赵景义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4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