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温室大棚上演“以螨治螨”微型战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3-12-01 17:39:44
  • 74

随着本市种植结构的调整,一些无法在北方室外越冬的害虫借助各种途径迁居到温室大棚内,在这个舒适的环境中开始猖獗,而且愈演愈烈。这些害虫当中,发生最广泛、为害最严重的就属“红蜘蛛”。“红蜘蛛”也叫叶螨,严格来说,它们其实并不是“昆虫”,它们长着八条腿,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叶螨主要吸食植物的叶肉细胞,会导致叶面上出现斑斑点点或弯弯曲曲的痕迹。被刺伤叶片的植株光合作用减少,幼小的植株可能导致死亡。另外,这些伤口为各类病害敞开大门,会引发植物的多种叶斑病。叶螨为害的植物种类非常多,北方温室大棚内最常见的二斑叶螨可为害150多种经济作物。而每季叶螨为害可造成10%-30%的产量损失。

目前,防治叶螨主要依靠喷洒化学农药,但会引发叶螨产生抗药性,使其防治难度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叶螨防治进入困境。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农药而造成的“农药残余”始终是广大消费者的心头大患。尤其是对一些连续采收又能直接入口生食的蔬果,如草莓、黄瓜之类,使用农药更是诸多禁忌。难道我们只能望“螨”兴叹,任其肆虐了吗?所幸自然界自有其“一物降一物”的平衡法则,这些害虫也有它们畏惧的天敌。同样在蜱螨目下,就存在着叶螨的天生对头——捕食螨。它们的个头和叶螨差不多,有着与叶螨相似的发育速度和繁殖能力,活动能力甚至高过叶螨,在田间搜捕追踪起猎物来,既不怕它们往隐蔽处躲藏,又不会产生抗性。

目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已筛选出了两种适用于本地的捕食螨品种:拟长毛钝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并自主研发了规模化生产这两种捕食螨的全套技术,包括规模化饲养、产品收集、包装、存储等等。从2009年起,北京地区应用捕食螨累计4.021亿头,在设施作物上防治害虫面积达2.8722万亩次。由此,捕食螨与害虫间的微型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捕食螨类和蜘蛛一样有八条腿,没有翅膀,前面是个小小的头部,后面紧连着一个圆圆的大肚子。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身体虽然小,只有零点几个毫米长,却性情凶猛,动作敏捷,食量也大。由于捕食螨类有这些天赋的消灭害螨的特殊本领,利用它们控制害螨,保护作物,常可收到显著效果。

宸存皬鏂板皬缁ヨ灗

巴氏新小绥螨是一种常见的捕食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地区包括北京、河北、江西、广东等省市。其生境与食性均比较广泛。喜好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自然条件下可栖息于多种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树冠叶背上。

巴氏新小绥螨一生包括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发育阶段,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因食物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发育完成需要7天左右,雌成螨产卵期很长,为20天左右,一生共计约30天。卵为圆形,乳白色。成螨浅黄色,接近透明,体长约300毫米。巴氏新小绥螨的天然食物有叶螨、粉螨和蓟马等,在缺乏猎物时还可取食花粉,常栖息在番木瓜、水稻和黄花蒿等植物上,亦出现于室内及贮藏食品上。

因其发育历期短、自然死亡率低、产卵率高、扩散力强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好的生防产品之一。近年来,国内成功研究出巴氏新小绥螨规模化饲养技术,并将其用于果园柑橘全爪螨的防治。2013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联合北京阔野田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延庆县建立本市第一条巴氏新小绥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50亿头,可满足本市75万亩次农林害螨防控需求。

鎷熼暱姣涢挐缁ヨ灗

拟长毛钝绥螨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对许多蔬果花卉等作物上的多种叶螨,如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拟长毛钝绥螨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阶段,温湿度适宜情况下完成一代只需要5-7天,一生共30天左右。卵为圆形,乳白色。一般雌成螨将卵散产于叶背,2天左右就可孵化成幼螨;幼螨历期为1天,开始捕食叶螨卵和若螨;前若螨和后若螨时,体长为180-191微米,喜取食叶螨的卵和若螨,但对猎物的成螨取食量较小。

拟长毛钝绥螨的成螨为水滴形、浅褐色,体长290-340毫米。雌成螨在第一次交配之后,捕食量迅速上升为最大值,并连续保持10天,一生可捕食朱砂叶螨卵372.79粒;雌成螨需经历多次交配才能达到最大产卵量,可产卵约70粒。拟长毛钝绥螨行动迅速,而且在植物上不停地行走,经常巡视,当一个为害作物的红蜘蛛被它发现后,就猛然用那一对锐利的螯肢将敌人抱住,立即将那锐利的口器一下子插入敌人的身体内,吸收猎获物体内的液体,直到抽干为止。

所以,它们一被发现后,就受到了世界各国农业科学家们的重视,并大力开展了室内人工繁殖的工作。它们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到任何需要它们的地方去,而且在数量上也可按计划成批生产。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已研发出了规模化繁育技术,为本市建立了第一条年产能5亿头的捕食螨生产线,可服务本市农林害螨防控3.6万亩次,为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豫公网安备410329020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