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产> 正文

宜阳韭菜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特产
  • 2023-11-10 15:48:40
  • 217

  宜阳韭菜,河南省宜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韭菜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诗经》中有“献羔祭韭”的诗句,由此可以证明韭菜在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韭菜,又叫长生韭、扁菜、懒人菜、起阳草,属百合科植物,多年生宿根蔬菜。宜阳韭菜颜色碧绿纯正,无黄叶,无枯梢,观感优美;根粗叶壮,—般根径8毫米—10毫米,叶片长350毫米—450毫米,肉厚质肥;宜阳韭菜辛香味重,口感浓烈;根系发达,扎根深,耐旱性能好,亩单茬产量在1800千克—2000千克。2010年12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宜阳韭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宜阳韭菜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

  特征:根粗叶壮,肉厚质肥,鲜嫩味美,营养丰富

  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农产品

  别名:暂无

  产业布局

  宜阳韭菜划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宜阳县辖区内柳泉镇、韩城镇、三乡乡、莲庄乡、张坞乡、上官乡所属各村(共6个乡镇)。2012年,宜阳县种植韭菜面积达1万亩。

  历史

  宜阳县田土肥美,自古以来百姓就种食韭菜,并奉为上品。早在二千多年前,宜阳先民就首创了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北宋时期开始生产韭黄。《诗经》中“献羔祭韭”的典故和《礼仪》中卿大夫祭祖必备“韭范”(即腌韭菜)的故事均出自宜阳县。唐代,武则天曾钦点宜阳韭菜入御膳,赐“韭菜三宝”盛赞宜阳韭菜之膳食功效。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在宜阳县做官,任“福昌主薄”(宋朝时宜阳称福昌县)一年有余,深知宜阳韭菜滋味,才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的佳句。建国后,宜阳韭菜开始大规模生产。1996—2000年,宜阳县棚室化蔬菜相继兴起。柳泉镇和韩城镇是韭菜专业村,两镇90%农户从事韭菜生产,每年扣大棚150多万平方米。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宜阳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分潮土、褐土、棕壤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豆类、韭菜、烟叶、芝麻、红薯等多种农作物和蔬菜。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0—140毫克/千克、10—20毫克/千克、140—200毫克/千克。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宜阳农业基础较好,土地面积宽广,生产条件优越。有农业人口60万人,耕地面积98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0万亩,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35万吨以上,是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县、豫西地区畜牧大县、河南省造林绿化模范县。

  水文情况:宜阳水系属黄河流域,全县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境内主要河流有洛河及其九大支流,洛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县内干流长68千米,常流量为5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5400立方米/秒。有各类渠道112条,其中灌溉万亩以上的干渠7条,主要有利济渠、宜洛渠、新丰渠等。全县水资源4.49亿立方米,主要水产品有鲤鱼、鲶鱼、鲢鱼、鲫鱼、鳝鱼、草鱼等。全县大小水库19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910.3万立方米。最大的水库为寺河水库,库容为1050万立方。

  气候情况: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米/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和降水,是为韭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上一篇
张良姜

下一篇
古寺郎胡萝卜

豫公网安备410329020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