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提高鹌鹑孵化率的技术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4-06-04 18:45:01
  • 36

    掌握孵化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是提高鹌鹑种蛋孵化率和获取孵化经济效益的关键,现将提高鹌鹑种蛋孵化率的十项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一、选择种蛋要仔细。要求种蛋新鲜度要高,花色要好,符合不白皮、不软皮、不沙眼的要求,其蛋重一般在9~12克或以上,蛋形一头稍尖,一头稍圆,蛋的直径与横径比为1:1.4为宜。

    二、种蛋保存要妥当。种蛋贮存室要空气流通,室内要求无蚊蝇、无鼠类室内的有害气体应在规定的卫生标准以下。种蛋不宜震动,要防止冷风直吹和太阳直射,温度在18℃左右为宜。种蛋保存时间,夏季7~8天,冬季不能超过10天左右。

    三、种蛋消毒要彻底。为了防止种蛋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种蛋在入孵前应进行一次消毒。将种蛋放入蛋盘内,蛋直立或稍倾斜,大头朝上,放在蛋架车上推入孵化机内进行消毒。其消毒方法一般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法,用药量为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28毫升,熏蒸时间为20分钟。

    四、温度掌握要适宜。温度是孵化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条件之一,要求相对稳定在37.8~39℃。因胚龄、品种和季节的不同,可适当调节其范围。一般情况下,胚龄愈小,要求温度相对高些;随着胚龄的增加,其腐化温度可适当降低。蛋用型品种要求温度偏低,兼用型则要求温度偏高;早春孵化要求温度稍高,以后随气温的逐渐上升,孵化温度可逐渐适当降低。孵化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

    五、孵化湿度要控制。湿度一般是指孵化室内相对湿度。湿度的大小,应随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的生理需要调节。开始时,湿度应保持在55%~60%中期为了排水尿囊液和羊水,其相对湿度应降低到50%~55%;后期为便于雏鹌鹑出壳,防止绒毛粘在蛋壳上,其相对湿度宜提高到65%~70%。增减湿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减孵化器内水盘的面积和控制室内洒水的多少来进行调节。

    六、通风换气要及时。在孵化过程中,应随着胚龄的增长,逐渐开大孵化器上的通气孔。孵化前8天,每次换气1~2次,8天以后,适当增加换气次数。在孵化器内有出雏的情况下,通气孔应当全部打开,以利于雏鹌鹑呼吸,否则,正在破壳的胚胎或以才出壳的雏鹌鹑就会闷死。

    七、翻转蛋盘应定时。翻转种蛋的腐化位置和角度主要是使种蛋受热均匀,促进胚胎的活动和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孵化器应每2小时自动翻蛋一次,翻蛋的角度为60度,在雏出前2~3天停止翻蛋。

    八、验蛋技术要娴熟。在孵化期间,一般应验蛋2次,通过验蛋来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头照可在入孵后4~5天进行。用验蛋灯来照蛋,受精蛋颜色发红,仔细观察可见血管呈蜘蛛状,中央有黑眼;未受精的蛋则透光度大颜色与蛋壳色泽相似。二照应在入孵后10~13天进行,此时应将胚胎发育中止的蛋取出,以免发臭,污染孵化器内的空气。

    九、确保顺利出雏亦关键。种蛋入孵后16~17天后便能出雏,如温度比较均匀,一般可在2~3小时内出壳完毕。在立体孵化器内,由于层次不同,温度不均匀,出雏时间应延长一昼夜。幼雏出壳羽毛干后,即可取出放进预热的育雏箱中进行护理。在孵化过程中对于那些难以出壳的雏鹌鹑,可采取人工破壳助产。若内膜为白色,血管尚未收缩时暂不要动,待内壳膜为橘黄色时方可撕破,将雏头拉出,再放入出雏盘内令其自动出壳。     

(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郑卫军 )

豫公网安备410329020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