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低温季节,预防黄瓜苗细菌性流胶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4-03-18 17:30:01
  • 36

  低温季节,黄瓜上的细菌性流胶病成高发趋势,且大多是在结果期的植株上发生。近期,很多菜农反映,刚定植黄瓜苗的叶片叶脉处及茎秆上出现了流胶的情况,轻者叶片皱缩,严重的植株萎蔫死棵。由于黄瓜苗较小,一旦防治不及时,很容易因此而死棵。我们结合棚内实际情况,梳理了一下黄瓜苗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传播规律及防治方案。

  症状分析

  黄瓜苗期的细菌性流胶病没有成株期的容易辨别,所以易被忽略或误诊,延误防治时机。那么,大家在治病用药前,应先准确辨别其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叶脉及叶柄上出现褐色水浸状凹陷斑,湿度大时流出菌脓,后期叶片破裂穿孔。有时会伴随发生细菌性角斑病,叶肉受害出现黄色斑块,背面有菌脓。

  茎秆染病,出现褐色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流出菌脓。发病部位靠近顶部时,导致茎秆畸形顶部弯曲。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植株萎蔫死棵。

  病因分析

  该病易发生则说明当前形成了利于其发病的条件,例如植株徒长、棚内湿度大等。

  植株徒长:茎秆和叶片含水量大,尤其是对于一些长势比较旺的品种及幼苗格外容易发病。植株徒长、含水量大,相对来说,其植物组织比较疏松,抗性差,抵御病原菌侵害的能力弱,导致植株易染病,尤其是一些细菌及低等真菌病害。

  湿度大、棚内郁蔽:高湿、郁蔽的环境是细菌性流胶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生产中育苗及缓苗期间遇不良天气或浇水比较涝时,会导致棚内湿度加大,为病菌的侵染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尤其遇植株徒长时会进一步加重病害的发生。

  前期棚内病菌基数大:消毒不良或连年重茬,棚内病原菌多也是细菌性流胶病多发的重要因素。

  缓解建议

  结合病害的发生、传播规律,菜农应重点规避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并做好培育健壮植株、提早防病等工作。

  换茬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换茬前及苗场播种前,对棚室及育苗场地进行有效消杀,减少有害菌。翻地时可以撒施硫酸铜、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土壤杀菌。定植时选择无病的健康苗,这是十分关键的。有的菜农着急定植,来苗时不仔细观察即接收,也有的觉得既来之则安之,即使黄瓜苗上存在些许瑕疵也应该将其定植。这些都成为后续黄瓜病害多的诱发原因之一。

  降低棚内湿度。浇小水、勤通风,降低棚内湿度。注意定植水不要太大,二水别跟的太紧,地见干再浇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浇水时不要根据往年同期的管理经验,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及黄瓜苗的长势,灵活确定浇水间隔及浇水量。

  健壮植株,避免植株徒长。缓苗后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海藻酸等叶面肥,同时适当降低棚内温度,培养健壮植株。降低夜间温度促壮是很多菜农调控黄瓜苗长势的常用办法,但应注意把握好“度”。当前正值冬季最冷的时候,一旦夜温调至很低,若再遇连续阴雨天,棚内温度很难有明显提升,连续低温会使得黄瓜出现低温障碍,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采用此法控旺时,要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间隔进行,夜温最低温应根据棚室条件灵活进行调整,一般保持在10℃左右为好。

  药剂防治:及时喷施春雷霉素、噻霉酮、氢氧化铜等细菌性药剂。

  (来源:北方蔬菜报种植宝典)

,,,,,,

豫公网安备41032902000328号